對唐鳳來說,開放,是他一貫的理念,這也展現在他的閱讀習慣上,不拘於紙本、數位載具、某位作家、某個作品,而是跳脫形式,去理解一個概念、一個字詞或是不同語言,甚至連語言都不是傳統的言語定義,可能還包含視覺圖像、程式碼等等。唐鳳的閱讀沒有限制,連睡覺都是他吸收知識的時間。
Q:談談您的閱讀習慣?您覺得實體閱讀和數位閱讀最大的差別是?
我大概在 12 歲接觸到古騰堡計畫(編按:Project Gutenberg,美國伊利諾大學學生 Michael Hart 於 1971 年發起,將文化作品數位化和歸檔,由志工參與,鼓勵創作和發行電子書,是最早的數位圖書館)。
當時已經有全文檢索,我很小就這樣看書,也非常依賴全文檢索,但紙本沒有這個功能,所以我幾乎沒辦法用紙本閱讀。我看資料非常快,大概蒐集每頁的一些關鍵字,等到我睡一覺醒來,腦中就有大致的結構,如果要回想作者講了什麼,靠這些關鍵字就可以想到。其實你如果寫過程式,寫程式的人看程式碼就是這樣看的,是在腦裡建立抽象結構,不可能一行行念出來。
Q:您曾在其他採訪時提到自己的「睡眠學習法」,是睡前看資料、睡覺時消化吸收?
是,但我看書、資料的速度很快,是因為不先下判斷,不被腦裡的聲音帶走,資料看不快的原因是腦袋會一直產生判斷。
就像我在看政府各部會資料時,都有不同的立場,如果看第一個部會的資料,已經產生判斷,看下一個資料時,就會受到前一個影響,所以我必須在睡前都看過,但是都不下判斷,醒來才有共同的價值出現。困難的並不是怎麼運用睡眠、加快閱讀速度,而是看的時候不要下判斷。
Q:除了書、資訊,您還會讀詩?
對我來講,資訊是快速看過就好。但如果要我細讀、不只是吸收資訊,而是必須在我腦裡發出聲音,帶給我觸發或是感動等等,這就是詩的能力,具有功能、審美、藝術的作用,這時並不是單純理解它,而是要感受它。
Q:小時候喜歡的書或者是漫畫有哪些?
像蔡志忠有各種各樣的經典,他用漫畫的方式表現出來。我還看過一套世界歷史,也是用漫畫的方式表現,都滿喜歡的。《哆啦A夢》也看了不少,可能也因為這樣,對 AI 的想像是抱持著輔助人類的態度,並不是魔鬼終結者式的。
Q:欣賞的作家或近期讀的書?
前陣子在看《The Alignment Problem》,裡面寫如何確保 AI 能真正輔助人類,而不是透過自己沒有察覺的一些偏見,把人類社會帶到偏見被強化的那樣子。欣賞的作家是科幻小說作家姜峯楠,讀過他的《呼吸》《妳一生的預言》。
Q:會重複看的書?
字典,例如萌典(數位化漢語詞典)。我看萌典的方式很隨興,想要了解某個概念時,點進去一個字後,可以探索各種相連的詞、意義層級,還有字音、字型等都可以進一步發想,有點像星系,也可以知道平常不習慣用的字,找出比較有哏的想法,達到觸類旁通。
像我之前跟日本筑波大學副教授、當代媒體藝術家落合陽一對談,他提出「境」這個字,最早有「疆界」的概念。這時就可以透過萌典,延伸至各種不同的語言,也可以連結到台語或是客家話,進一步找出各種俗語、諺語等,還能夠了解要如何用台語發音。
唐鳳的私房書單
《The Alignment Problem:Machine Learning and Human Values 》
作者 / Brian Christian
出版社 / W. W. Norton & Company
出版日期 / 2020.10
《呼吸》
作者 / 姜峯楠 (Ted Chiang)
出版社 / 鸚鵡螺文化
出版日期 / 2020.02
《萌典》
作者 / 唐鳳開發的數位化漢語詞典,是台灣開源社群g0v零時政府的專案之一。共收錄16萬筆國語、2萬筆台語、1萬4000筆客語條目。唐鳳拋棄此著作的著作權,將內容貢獻給公眾領域。
網站介紹 / 教育部國台客語辭典民間版,擁有iOS、Android與桌面應用程式等版本。原始資料來源為教育部《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》《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》及《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