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老闆的書單!盛治仁的閱讀省思:在別人生命中留下的痕跡,決定「你是誰」

2021/08/18
經理人月刊 邵蓓宣
盛治仁是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、曾在台北市政府、行政院文建會任職,2012年轉身投入飯店業。他的書單反映了務實的腦袋,更多的是對文化教育的關懷。

盛治仁的職涯跨度,從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、先後在台北市政府、行政院文建會任職,到 2012 年轉身投入飯店業,現在是雲品國際董事長,學界、政界、商界,都有他的建樹。從他的書單來看,反映的是一顆務實的腦袋,更多的是對文化教育、對人的關懷與反思,「年輕的時候,講白了就是世間的名跟利,到了一定年齡層,你就知道應該要看破,這些東西不是永遠。定義你是誰的關鍵,是你在別人生命當中留下什麼痕跡。」

Q. 你怎麼形容你和閱讀的關係?

我覺得是價值觀的連結。我的閱讀偏好會隨著人生不同時期改變,一開始從學界、政界轉戰到飯店業,滿忐忑的,會看一些飯店管理相關書籍,但慢慢對飯店業務熟悉後,我開始接觸企業營運、管理相關的書,等到企業的東西讀得多,又開始變。

也許跟自己年紀愈來愈大也有關,我開始關心人生的價值是什麼、一個人該做些什麼事,或是公司除了獲利和生存外,還有沒有其他價值,對這些事愈來愈有感觸,也會更想去看別人是怎麼想的,所以像是《教練》《你是誰,比你做什麼更重要》都給我一些思考。

【延伸閱讀】哲學系出身的管理大師,如何理解組織和個人的關係?聽齊立文導讀《你是誰,比你做什麼更重要》

Q. 聽起來你選書,大多是有目的性?

不一定。像我逛書店,會發現不是刻意去找、沒有預期會看到的書,這是實體書店的好處;在網路挑才是有特定目的。有時候我挑書會選擇熟悉的作者,以前讀過他的書,方向和內容我都有興趣。

我在《聯合報》有個專欄,每兩個禮拜就要想一個題目,想題目是個挑戰,有時候不見得有那麼多感想,最簡單就是把一本書讀完之後整理,值得分享就寫成心得,這也會增加我的閱讀範圍。

Q. 有什麼特別的讀書習慣嗎?

我平常都用零碎時間閱讀,包包裡隨時有一本書,有時候在車上,有時候是會議和會議的中間,比較多還是在晚上和周末。我是紙本書愛好者,還是不習慣讀電子書。

我的書都不會折角,但我會邊讀邊畫線,也會寫筆記,我覺得寫東西在上面,才表示這是我的書。當然一方面現在雜誌、廣播節目等,會請我推薦書,像是一個節目可能 40 分鐘,需要系統性講書時,我就需要額外做筆記,把架構整理出來。對我來說,閱讀深度就增加了。

Q. 有什麼印象深刻、讀了很有感觸的書?

這一生,你想留下什麼?:史丹佛的10堂領導課》,我常開玩笑說,這本書應該叫「這一生,你不要想留下什麼」,因為你如果想留下什麼,很多事情會被制約,你會去想,我做了很多事情沒有成功,是不是就會留下不好的名聲。

這本書講學界跟矽谷,把學術研究跟實際需求連結在一起。我讀了很有感,因為我在學術界待過,也觀察到台灣學術界跟實務的落差,當然最近好一點,只是這些連結遠遠不夠,如果能做到真正深度的產學合作,企業才有可能大幅度進步。

【延伸閱讀】關於職涯,Google母公司的董事長會怎麼想?聽齊立文導讀《這一生,你想留下什麼?》

Q. 對台灣產、學落差特別有感觸的地方是?

學術界有聰明的腦袋,只是如何商業使用可能不太懂;倒過來說,企業界可能很會應用,每一件事情都想我怎麼賣,但是對現在的科技能做到什麼程度,不見得有那個技術。當這兩個領域處在平行時空,其實很可惜。

像史丹佛大學的董事會,超過一半成員就是業界的董事長或總經理,但在台灣如果這樣做,可能就會有批評。我坦白講,這觀念不一定有對錯,但產學如果永遠涇渭分明,多一點合作交流就是汙染、企業把持,容易被加上這樣的標籤。當然,這是社會的集體選擇,我尊重,只是大學資源和企業新產品的運用速度就會比較慢。

盛治仁的私房書單

  1. 教練:價值兆元的管理課,賈伯斯、佩吉、皮查不公開教練的高績效團隊心法

- 作者 / 艾力克.施密特(Eric Schmidt)、強納森.羅森柏格(Jonathan Rosenberg)、亞倫.伊格爾(Alan Eagle)
- 出版社 / 天下雜誌
- 出版日期 / 2020.06

  1. 你是誰,比你做什麼更重要:英國管理大師韓第寫給你的21封信

- 作者 / 查爾斯.韓第(Charles Handy)
- 出版社 / 天下文化
- 出版日期 / 2020.07

  1. 這一生,你想留下什麼?:史丹佛的10堂領導課

- 作者 / 約翰.漢尼斯 (John Hennessy)
- 出版社 / 天下文化
- 出版日期 / 2018.11

上一篇
陳慧蓉:台灣微軟營運長的私房書單!除了幫助組織,更能省思自己
下一篇
丁菱娟:一年讀 50 多本書!除了商管類,最推薦讀這種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