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 2004 年 12 月,經歷 3 年的籌備、幾經波折,《經理人月刊》誕生了。
為什麼要有這麼一本管理雜誌?時間回到 1987 年,何飛鵬共同創立《商業周刊》、那年他 35 歲。創辦後 10 年,何飛鵬形容,他把公司經營得一塌糊塗,每年鉅額虧損,這讓他意識到,領導者有好的點子還不夠,還要會帶團隊、懂管理,讓組織動員起來。
他也發現,團隊中,尤其是中階主管,經常是因為工作表現而被升遷,但是升上主管後,也因為缺乏完整的職前訓練、心理準備,需要摸索很久,才能成為稱職的中階主管。而他發現這情形並不特殊,大多數工作者的狀況,「跟我的體驗一模一樣,」於是,創辦管理雜誌的念頭,就此萌生。
傳承前人的經驗、想法,陪伴工作者度過迷茫,是《經理人月刊》的創辦初衷。發行人何飛鵬在創刊信中寫道,這是一本「不一樣」的雜誌,談組織、談管理、談高效率的工作者。將近 20 年後,《經理人月刊》依然在做同樣的事情,探討與解答工作者在實際上班時會遇到的種種難題。
第一期,何飛鵬親自下海、擔任集團內部年紀最大的總編輯,催生「第一次當主管就上手」的封面故事。而後,《經理人月刊》秉持管理與學習的初衷,解讀過經濟學家大前研一、管理學名家彼得.杜拉克(Peter Drucker)的理論,也探討了企業家稻盛和夫、投資大師華倫.巴菲特(Warren Buffett)的管理哲學,並分享各式各樣的工作心法,近年,也因應趨勢,推出啟動減碳、數位轉型、ChatGPT 工作術等,呼應工作需求轉變的專題。
每期雜誌都在完成一塊拼圖,用管理知識庫、每日聽管理,提供多元學習管道
「《經理人月刊》每一個月、每一期的封面故事,都是在回應當時最重要的管理議題、管理知識、管理理念。如果你把第一期到現在,整個結合起來,你就會發覺,我們每一期雜誌,都在完成一個金字塔拼圖,這個金字塔拼圖,就是管理知識的大集合。」何飛鵬說。
為了將這個龐大的金字塔變成易於檢索、取用的資源,《經理人》推出學習平台「管理知識庫」,集結雜誌內容、影音說書產品「新書快讀」以及管理相關課程資訊,工作者如果想了解任何管理知識,都可以來這邊找答案。
2023 年底,《經理人月刊》準備跨入第 20 周年,面對吸收資訊方法的改變,《經理人》也運用 AI(人工智慧,artificial intelligence)技術,推出新聞 AI 摘要朗讀服務「每日聽管理」。將來也會透過 AI 協作、生成影音內容,提供讀者除了文字以外,更多元的學習管道,打造更緊密的學習社群,
「進入一個全新的AI時代,我們也會伴隨讀者一起學習、一起成長,這是我們對讀者最大的承諾。」
致力打造學習社群,「百大 MVP 經理人」活動挖掘超過千位潛力人才
創刊 20 年來,歷經金融風暴、食品安全事件、COVID-19 疫情,《經理人月刊》始終陪伴讀者在變動中成長,致力於打造共學社群,何飛鵬表示,每個人都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,用自己的經驗揣摩,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好的管理者,如果還能把好的經驗,跟別人分享,「就會形成更有效益的學習過程。」
2008 年,《經理人月刊》舉辦第一屆「百大MVP經理人」活動,首次把鎂光燈打在基層員工、中階主管身上,活動發想取自球隊賽事精神,以「最有價值球員」(MVP,most valuable player),表彰團隊中表現最傑出的重要貢獻者。不論是基層工作者、中階幹部,或者高階主管,只要有好的工作表現,都可以報名參與。目標在於鼓勵想出創新辦法、解決複雜問題,並在該項成果中做出關鍵貢獻的工作者。
「如果你覺得過去一年,工作上做出傑出的貢獻,我鼓勵你報名參選 MVP;如果你是中高階主管,你覺得你的部屬、團隊裡,有這樣的傑出人才,也可以鼓勵他們來報名。因為部屬得獎,對你來講,也是一種光榮。如果你是高階主管,你認為你對公司做出傑出貢獻,也歡迎你來報名,因為從基層的工作者、中階主管、執行長到董事長,都是我們頒獎的對象 。」
至今,《經理人月刊》評選出超過 1500 位優秀經理人,鼓勵許多一線工作者,回顧創立獎項的精神,何飛鵬分享,因為管理界往往把光環放在領導者上,但是在各行各業中,都有不一定身居高位,但努力把事情做好、不遺餘力的工作者,值得大家掌聲。某次,何飛鵬參觀高雄工廠,廠長就指著牆壁上他與何飛鵬的合照,說這是他當選 MVP、參加頒獎典禮留下的紀念,這張照片給他很多鼓勵,讓他獲得肯定、更有動力願意付出,「這也讓我們覺得,這個典禮很有意義,鼓勵更多人對企業、對社會,做出更多更好的事情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