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人都有的 7 種「終生資本」!該如何培養、在生活中發揮實際影響力?|《慣習》

2023/12/15
經理人月刊 盧廷羲
每個人的資本有 7 種範疇,包含知識資本、經濟資本、社會資本、文化資本、語言資本、身體資本、心理資本。原生家庭階級較好的人,有更多資源可以運用。

班鬣狗是社會化、有位階的群居動物,一隻「狗后」可率領 100 隻狗。對新生狗來說,出生在哪一個洞穴,決定了牠的一生。德國萊布尼茲動物園(Erlebnis Zoo)研究,如果幼獸的母親位於狗的高層,可以安心成長,不必追捕獵物,且從小就能熟悉高層的行為模式。

人類也有相似的階級現象,我們以上流、權貴、中產、底層來形容一個人大略的社會地位,會影響人的未來發展。例如,我們可能會說形容一個人是富二代,對這個人的刻板印象會是不用努力工作,就能享受榮華富貴。

出生環境會影響的,不只是資源的多寡,還有我們如何面對世界的態度。例如,出身窮困家庭,從小可能被教育要努力、打拚,靠著品格、自律與企圖心,扭轉經濟情況;出身富裕家庭,父母更可能更有餘裕要求小孩培養文化素養、財經知識、社會參與等。

法國社會學家皮耶.布赫迪厄(Pierre Bourdieu)把每個人行為的關鍵準則,稱為「慣習」(habitus),影響人們思考、生活方式。慣習的形成原因包含社會地位、家庭環境、資源、心態、遇到的阻力或助力。他歸納出 3 大面向,經濟資本、文化資本與社會資本,人的社會地位,取決於擁有多少資本。

【影音導讀】 我們能改變命運嗎?7 個影響人生的隱性規則|《慣習》

德國語言與文學博士朵莉絲.馬爾汀(Doris Märtin),16 歲到法國當交換學生,體會到慣習帶來的差異。起先,她的接待家庭位於公寓,晚上吃冷凍水餃,抽屜打開會有蟑螂;後來同學說服另一個家庭接她一起住,那裡有雕刻天花板、古董家具,餐桌上談論的是音樂與文化,「儘管這很讓人心動,但我感受到這完全不屬於我的世界。」

馬爾汀開始研究慣習,在新書《慣習》中提出新觀點。首先,她認為每個人的資本有 7 種範疇,包含知識資本、經濟資本、社會資本、文化資本、語言資本、身體資本、心理資本。不可諱言,原生家庭階級較好的人,有更多資源可以運用,替自己增值。在德國,前 4% 的高階經理人,都出生於富裕家庭。

2019 年,當時 17 歲的新生代名模凱亞.葛柏(Kaia Gerber)只花了一季就竄紅,她的母親是超級名模辛蒂.克勞馥(Cindy Crawford)、父親是億萬富商雷德.格伯(Rande Gerber),她說,家裡有 100% 可信任的顧問,這些人都是專家,會與她討論、交流該做哪些事情。

不過,馬爾汀也強調「高尚社會」的慣習,並沒有遙不可及的祕密,只要理解每種資本的特質,調整自己的行為舉止,就有機會改變慣習。其中,知識資本、社會資本,是影響慣習的重要領域,須靠後天培養、學習。

投資教育的付出,平均每年利息高達 10%

知識資本,指的是一個人掌握、能以此圖利的知識技能,也是人最能提升的資本,「擁有愈多知識,散發出來的氣質愈從容自在。」頭銜、學位與證書,並非毫無意義,它是通往成功大門的入場券。德國慕尼黑大學經濟研究所(ifo institut)2017 年指出,投資於教育的付出,平均每年的利息高達 10%,比其他形式投資都還回本。

需要獲得多少知識資本,取決於你設定的目標。例如,你心目中認為的成功,要有多少財富、處在哪種領域,會使你有如魚得水的感覺?接著再思考,要進入這個領域,要掌握多少知識技能。

知識資本的價值,是產生創意、效益與解決方案。馬爾汀指出,中下層階級的人,更努力取得頭銜與學位;上層階級的人,更注重處理知識的方式,好比有沒有能力分析陌生事物、對複雜問題獨立思考。她建議,人們可以拓展知識的深度與廣度,成為哈佛商學院教授多羅西.巴登(Dorothy Barton)口中的 T 型人才(擁有全方位思考模式,能跨界探索)。

知識不一定只能靠閱讀取得,研討會、文獻、紀錄片,或讓自己身處容易取得知識和成功經驗的環境,都能產生價值。

社會資本無法信手拈來,品味、文化需長時間蓄積

「社交關係就像圓環車道一樣,在裡面的人享有先行權。」馬爾汀說,社會資本需要積極發展才能有機會拓展,這並不容易。如果能迅速融入新環境、學習不同品味與文化,與不同的人相處,無形中提高社會資本。

西門子(Siemens)前總裁喬.凱颯(Joe Kaeser)每年有 300 天奔波於慕尼黑、倫敦與上海,但他仍會花時間回到德國巴伐利亞的家鄉,與農人、酒館顧客互動,「身為領導者,廣泛接觸社會階層,了解人,才能打動人心。」他說。當然,也可能有你打不進去的階層。沃夫岡.莫札特(Wolfgang Mozart)音樂表現受到讚揚,但他也曾經「進不去」維也納宮廷,無法成為宮廷作曲家。

馬爾汀指出,想要打破封閉社交圈,有時必須想辦法證明自己是有價值的一員。英國「純真果汁」創辦人理查.瑞德(Richard Reed)曾說,永遠要持續付出,跟朋友聚餐幫忙洗碗、派對上有人落單就打招呼、實際參與需要投入的社會運動。

馬爾汀總結,社會資本無法信手拈來。運用知識資本、在新團體嘗試貢獻一己之力,也許能逐漸打入更多封閉的圈子,拓展不同領域的人脈。

了解階級差異,突破先天資源阻礙

《階級世代:窮小孩與富小孩的機會不平等》

許多研究證實世界各地貧富差距不斷擴大,有錢人家的平庸小孩,很可能比窮人家的聰明小孩更有發展。不過,階級並非完全不能翻轉,本書探討家庭環境、教養方式、學校、社會資本等因素,如何影響不同階級孩子的流動機會。
出版社|衛城出版
出版時間|2016.03

《布赫迪厄:從場域、慣習到文化資本,「結構主義英雄」親傳弟子對大師經典概念的再考證》

法國社會學泰斗皮耶.布赫迪厄(Pierre Bourdieu)思想傳記,由他的親傳弟子撰寫,討論場域、慣習、資本、區判、國家貴族等不同概念。布赫迪厄也是「慣習」(habitus)概念的提出者,了解社會資本的運作如何影響人的社會地位。
出版社|麥田
出版時間|2019.11

《人脈,從建立好感開始:從形象、肢體語言到聊天技巧,11項人際連結金律,財星 500 大企業都在用》

書中集結超過 40 個故事,帶出最大化人脈的關鍵要點,從真實的自己出發,有效展開對話。作者獲《富比士》(Forbes)評選為全球前 25 大頂尖人脈專家,閱讀本書能對應到《慣習》中,如何拓展社會資本的概念。
出版社|大牌出版
出版時間|2023.02

上一篇
用時裝演繹文學作品!APUJAN 創意總監詹朴如何從閱讀中找靈感?
下一篇
為何有些人特別會開玩笑?幽默感的祕密:真正好笑的事情,通常是「真相」|《幽默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