職場上常猶豫不決、覺得下一步難走?拋開框架,用「人生 3 問」做判斷!

2024/02/27
經理人 盧廷羲
人每天都要做不同決定,好比是否要投入學習一門新技能、該不該離職、要不要結束一段關係。這些決策影響工作與生活的每個層面,也決定我們每個人的一生。

人每天都要做不同決定,好比是否要投入學習一門新技能、該不該離職、要不要結束一段關係。這些決策影響工作與生活的每一個層面,在各個時間點做的關鍵決策,也決定我們每個人的一生。我們會困惑,不確定當下的決定是否正確。

美國聯邦檢察官特雷.高迪(Trey Gowdy),在刑事司法體系任職 20 年,後來在政治選戰中,未曾嘗到敗績,擔任南卡羅來納州 4 屆國會議員。然而,即使他有亮眼的職業生涯,他也曾經迷惘,不曉得如何決策。高迪退休後成為新聞節目主持人、暢銷書作家,他在新書《決策的藝術》回顧他的人生上半場,歸納出一套原則。

要不要開始一件事?先描繪心中的「大結局」

他指出,人生中的重大決策,可歸因於 3 個面向,「我是否該開始」、「我是否該留下」,以及「我是否該離開」。

在檢察官工作中,有一個階段是結案陳詞(說服法庭對你做出有利判決),高迪發現從結局開始著手,對審判程序有很大幫助,因為每個法庭攻防,都必須與結論環環相扣。他把這個觀念沿用在生活中,也就是面臨人生重大決策,優先思考目的地是什麼。

他拋出一個情境,在自己的葬禮上,回答這 2 個問題,「這一生達成了什麼目標」,以及「你希望人們怎麼記得你」。當我們用這種方式思考,做出的決定就不只是「當下想做的事」,而是擁有使命感,因為你做的決定與最終願景相關。

高迪舉例,他常到家裡附近的連鎖賣場沃爾瑪(Walmart)購物,一位叫做法蘭姬(Frankie)的店員,總是和善接待每一個顧客,會與他談論檢察官工作,面帶笑容迎接陌生人,使人賓至如歸、備受重視。

某一個禮拜,高迪沒看到法蘭姬,後來輾轉在報紙的訃聞版看到她的死訊。他前往靈堂致意,並非常後悔沒有與家屬互動,「我真希望,我有告訴他們,法蘭姬是如何以幽默的態度,和陌生人互動。」

這段經驗影響高迪,從此他提醒自己,做任何事情應該放慢步調、保持笑容,這是法蘭姬對他的影響,「你希望別人如何談論你、記住你,影響你日後做決定時,留下重要指引。」

【影音導讀】 除了工作,你還有哪些面向?|《你是誰,比你做什麼更重要》

忠於內心選擇,探討留下或離開時機

高迪指出,當我們開始做一件事,就會有時機點要討論,不論是工作、關係,只要不如預期,人們就會考慮投入新事物,是否該留下,或是要離開,這也是令人煩惱的抉擇。

他觀察,選擇留下來會得到幾個好處。首先是變得更有耐心,你可以設定一段時間,像是一個月、一年、5 年,來維持某種習慣或行為。其次,在這段時間裡,可以更仔細評估,現在做的事情,與自己的人生目標是否高度相關。

至於評估的標準,高迪認為有 3 種,分別是手段(means)、動機(motive)與機會(opportunity)。手段指的是能力與天賦,動機是達成某種夢想的渴望, 最後則是有沒有一個好的契機,實踐這些事情。

當然,即使 3 個條件都吻合,我們還是有可能遲疑不決,不確定如何決定。高迪補充,這時可以再多問自己一些問題,包含「長期來看,留在目前所在的地方,會有什麼好處?」「留下來會使你更進步,還是會阻礙成長?」「你做出的犧牲,是否有分大小,這些犧牲影響多嚴重?」

【影音導讀】 要換工作嗎?買房還是租屋?7 步驟解決所有人生難題|《麥肯錫最強問題解決法》

成功的定義由自己決定,別總是依循「金字塔模式」

高迪在《決策的藝術》中提醒,很多重大決定,攸關一個人的成功與否,我們內心可能會描繪一個「成功金字塔」。當我們出生時,位於金字塔底端,被原生家庭、長輩賦予期望,好比要考上哪一所名校、未來要往哪個領域發展。每完成一個階段,就往金字塔上爬一層,但很有可能到最後,我們一直活在其他人的期待裡。

這種「爬階梯」的思維模式,是為了勝過其他人,輸了就意味著不成功、落敗。如果我們以是否成功為衡量標準,容易忽略自己的真正想法。

高迪舉例,2015 年他連任第三任議員,有機會角逐眾議院院長,且其中幾個主力對手退選。如果以金字塔模式來看,勢必不能錯過好機會,但他最終放棄競選,因為他的真實心聲是,其實自己沒那麼在意頭銜、不需要靠其他人認可。

他把這種方式稱為「鏡子模式」,重點是關注自己的轉變與心境、內在目標,也就是由自己來定義成功。在鏡子模式裡,只會參考重要的人的意見。他建議,我們可以找幾個重要的朋友或家人,一起討論「什麼時候是你最滿足的一刻?」「你曾經做過什麼事,充滿使命感?」

他總結,人的一生不可能永遠成功,面對每個艱難決定,只要依循內心想法,探討開始、留下或離開,一定能找到最佳解法。

學會誠實傾聽自己內在聲音,做決定無畏、無悔

《別做熱愛的事,要做真實的自己》

作者艾希莉.史塔爾(Ashley Stahl)為職涯教練,她從廣告助理成為美國五角大廈的專案主管,曾因一個錯誤決策,導致事業垮台,財產甚至被查封。後來她在東山再起的過程,發現人要了解核心本質、做真實的自己,例如確定核心價值觀、接受自身缺點等,才能做出正確決定。

  • 出版社|商業周刊
  • 出版時間|2022.01.27

【影音導讀】 覺得工作好痛苦,該換跑道嗎?先問自己 3 問題

《打造你要的人生》

想要打造幸福、屬於你想要的人生,該怎麼做?本書作者為知名媒體人歐普拉.溫弗蕾(Oprah Winfrey),以及哈佛商學院教授亞瑟.布魯克斯(Arthur C. Brooks),他們認為人首先應該了解傾聽內心與了解自己的思考方式,才不會活在他人的眼光裡,不知如何決策。

  • 出版社|商業周刊
  • 出版時間|2024.01.25

《人生有所謂,決斷無所畏》

作者為電通集團大北亞區執行長唐心慧。她分享自己如何優化決策、做好決斷,活得更精采。例如,面對問題時,先誠實面對自己,重新定義屬於自己的正確題目,幫助我們做出適合的決定,當你重新定義屬於自己的課題,才能慢慢內化出「決斷力」,在人生、事業上解決難題,這些觀念也與《決策的藝術》吻合。

  • 出版社|聯經
  • 出版時間|2021.07.29

【作者駕到|影音對談】 決斷力的養成!告別迷航人生,踏上屬於你自己的路

上一篇
只要不懂,再好的機會都不該出手!一張圖、10 個問題看懂查理蒙格的投資準備
下一篇
用設計思考、工程思維來計畫未來!台大這門生涯規畫課,為何要舉辦「20 年後的晚會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