告別資訊的雜亂無章!善用 4 種分類整理筆記,打造你的「第二大腦」

2023/02/22
經理人月刊 吳美欣
數位工具宛如「第二大腦」,一旦資訊能夠被數位化保存,就可以被檢索、搜尋、組織、同步、分享,在任何地方、任何時刻,只要你想用,它就像一座知識寶庫任你採用。

上周的會議筆記,你還記得寫在哪裡嗎?

全球生產力專家提亞戈.佛特(Tiago Forte)曾在早年時,罹患「機能性音聲異常」(functional voice disorder),起初,他尋遍醫生都找不到病因,原以為只是流感引起的喉嚨疼痛,沒想到狀況持續惡化,嚴重到說話、吞嚥、大笑都困難。

在疼痛加劇又求助無門的情況下,他拿出筆記本,記錄自己在生病期間的經歷與感悟。他向護理人員索取完整的病歷,從數百頁的資料中,檢索、註解、重新整理,掃描上傳成數位檔案。他逐漸了解,這並非藥物可以根治的疾病,而是與身體、情緒狀態息息相關。於是他根據手邊資料,設計一套新的生活方式,改善飲食、規律冥想,搭配語言治療,佛特表示,雖然疼痛沒有消失,但「已經比以前更容易處理。」

後來,他將這套學習系統分享到部落格上,文章受到《哈佛商業評論》、《快速公司》(Fast Company)、《Inc.》等知名雜誌轉載,也獲邀為豐田、基因泰克 (Genentech)的企業講師,培訓逾 2 萬名知識工作者,並在 2023 年出版同名書籍《打造第二大腦》

【延伸閱讀】不用從零開始的寫作術!3 技巧,讓筆記成為你的「個人靈感庫」 ► 為你影音導讀《卡片盒筆記》

數位筆記可備份、分享與連結,知識能夠更有效率地被運用

佛特強調,數位工具宛如「第二大腦」(second brain),一旦資訊能夠被數位化保存,就可以被檢索、搜尋、組織、同步、分享,在任何地方、任何時刻,只要你想用,它就像一座知識寶庫任你採用。

如同他的藥物與療程,數位筆記在佛特探索人生道路上,發揮舉足輕重的效果,使他可以用不同觀點,看待自身疾病,把新資訊轉化為有益自身的實用工具。與其讓大腦記憶細微末節,不如把記憶的工作交給外部系統,「讓大腦能以更有創意的方式,吸收與整合新資訊。」

比起傳統筆記,數位筆記可容納各式媒體,照片、語音備忘錄、螢幕截圖、會議筆記、網頁超連結等,能把不同種類的內容聚合在一起,而且始終維持開機、規模可大可小。建立一套可倚重的數位資訊系統,就能更輕易搜尋、備份、分享,連結知識。

避免筆記雜亂無章,用「專案性質」整理資料

那麼,該如何組織你所獲取的資訊,讓你在需要時能立即找到並取用呢?佛特提出一項最重要的原則:可操作性。在記錄與保存資訊前,你只需要回答一個問題:這筆資訊,對我現在手上哪個工作最有用?

佛特依筆記派上用場的時序,分成 4 種歸納類型:專案(projects)、領域 (areas)、 資源(resources)和檔案庫(archives)。「專案」是你正在進行的短期任務,例如,人才招募活動、會議簡報;「領域」代表你想逐步掌理的長期責任,例如減重(專案)與健康(領域)、寫客戶合約(專案)與法務(領域);「資源」包羅萬象,可以是你持續追蹤的趨勢、業餘興趣或你感到好奇的事情,例如經典電影、音樂、旅行規畫,檔案庫則蒐藏備而不用的事項。

剛開始時,可以只設專案資料夾,當你完成一個專案,就把資料夾移去檔案庫;而當你要啟動新專案時,就可以檢視各個檔案庫,了解過去的專案裡是否有可再利用的資源。你可以把這個方法想像成一座冰箱,專案是火爐,上頭有你正在烹調的食物;領域是冷藏室,裡面是你很快就會用到的食材;資源是食品儲藏室,有各式資源可供你用於任何餐點;檔案庫則是冷凍櫃,食材在裡頭能儲存很長一段時間。

資訊蒐集目的不只在記錄,還要拓展思維潛能、派上用場

就像積木一樣,你可以移動、組裝這些材料。佛特指出,知識生產的過程會經過從擴散到整合,接收資訊、蒐集材料、整合產出。在擴散階段,你要做的是擴大視野與探索一切選項。

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理查.費曼(Richard Feynman)曾分享他在物理學、量子力學,以及堪比專業的嗜好康加鼓(conga)的成就方法,「你必須持之以恆地把 12 個最愛的難題記在腦裡,」當你聽到或讀到新的研究成果或新的訣竅時,「就可用來測試,以驗證它們是否有所助益。」

試著列出幾道你感興趣的議題,小至習慣早睡、不在小孩睡著後追劇,大至創造平等公正的社會。研究這些議題不在於得到完美、正確的解答, 而是以問題當作學習的「北極星」;因此記錄資訊還有第二項原則:出乎意料之外。如果它沒讓你感到驚喜, 表示你某種程度已對它有所認識,就不必費心做筆記。

《打造第二大腦:多一個數位大腦,資訊超載時代的高效能知識管理術》
作者:提亞戈.佛特(Tiago Forte)
佛特是全球頂尖的生產力專家,2017 年開授「創建第二大腦」線上課程,曾在基因泰克公司、豐田汽車和美洲開發銀行服務,在《紐約時報》《哈佛商業評論》等刊物發表過多篇文章。
譯者:陳文和
出版社:商業周刊
出版日期:2023 年 2 月 9 日
ISBN:9786267252093

上一篇
跟誰都能聊得來!多說「沒有內容」的話題,愈能搞好人際關係|《最強暢聊法》
下一篇
想解決的問題,答案都在書裡!張瑜珊:CEO 是公司的天花板,必須持續學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