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幫助企業不斷成長、在速變時代下突圍的人才,到底長什麼模樣?企業如何找到這群人才?是自己培訓,還是向外獵才,或找尋專業機構作為外援?
2022 年,客戶關係管理平台 Salesforce 調查全球近 1300 位中高階經理人,逾 8 成主管都坦承,難以找到適合的 ESG 人才。今(2023)年起,金管會也要求實收資本額達 20 億的上市櫃公司將「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」改為「企業永續報告書」,促使 ESG 人才需求大增。
延續《人才養成與企業培訓趨勢報告》,《經理人》推出《2023 企業人才策略講堂》,首波邀請會計師事務所資誠(PwC Taiwan)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,帶領讀者了解目前台灣最缺的人才之一:ESG 人才。企業該如何補足這塊人才版圖,快速跟上國際浪潮,打造永續競爭力?
【延伸閱讀】 為什麼 ESG 正夯?和 CSR、SDGs 有什麼不同?為你解析《2030永續企業革命》
不是潮流,而是切實的管理問題!資誠李宜樺:ESG 已成為企業競爭力核心
「ESG 的落實,絕對不只有(撰寫)報告書的問題,也絕不只有公益慈善跟環保的議題,ESG 對公司來講是『管理』問題,」對談一開場,李宜樺以管理為切點破題。
對不少人來說,或許感覺 ESG 是近年才竄紅、特別被矚目,但其實早在十年前就有討論。李宜樺回想,2013 年前後 CSR(Corporate Social Risk Management)概念正夯時,台灣也正逢食安、環保議題,開始有企業跟主管機關注意到 ESG 的重要性。
當時,李宜樺正式銜命協助企業落實並導入 ESG。他比喻,會計師就像企業的醫生,除了協助公司、幫企業完成審計工作外,更要陪伴企業成長。而這近十年輔助企業的經驗,讓他深有所感 ― ESG 已經融入企業的基本運作,組織中的上層、中層到基層人員,每個人都要有 ESG 的意識。
「ESG 不再是 Nice to have 的選項,它已經變成企業競爭力的核心。」
如何找到組織內的 ESG 人才?擁有 3 種軟實力,更能勝任導入 ESG 的重責
然而,實際落到執行端,要讓同仁快速換腦袋、建立新意識,並不是那麼容易。尤其當工作現場因企業導入 ESG,任務而有所改變或增加,能充分適應、並交付成果的人才,與以往有何不同?
李宜樺分析,擁有 3 個「軟實力」的人才顯得格外重要:信仰跟同理心、學習挑戰力、溝通協調力。
1. 信仰跟同理心
擁有信仰與同理心,發自內心想讓世界愈變愈好,避免極端氣候導致更多災難發生,或想讓孩子未來所處的世界更好,都是建立共同信仰與同理心的來源。有這樣價值觀的同仁,會更願意解決問題,協助企業做出更多對社會環境好的事。
2. 學習挑戰力
李宜樺坦承,從十年前開始接觸 ESG 議題,至今都還能觀察到不同的新變動。比如說剛開始企業的重心可能放在減碳,但現在討論更多的是淨零碳排、碳權交易;一開始可能討論綠色金融,如今將更全面地談永續金融;以往可能重視社會公益、社會共榮,現在更關注企業如何創造永續影響力。從業人員需要具備學習挑戰力,才能持續跟上 ESG 領域不斷發生的新變化。
3. 溝通協調力
落實 ESG,不是靠企業內單一部門就能做到的。不管企業內部是哪個部門主要負責整合工作,與 ESG 有關的未來策略、藍圖、目標訂定等,都需要企業整合不同部門的高層、中階及前線人員,這也很考驗負責同仁的溝通協調力。
ESG 人才的具體工作技能要求,因產業不同,不同企業需要的不一樣
除了共通的軟實力,具體面的工作技能、職能要求,李宜樺認為會因企業所屬產業有所不同,落實 ESG 時,會對應到公司治理、環境保護、社會共榮、產品服務創新、人才發展培育等 5 大要點,企業本身的核心業務不同,會對人才有不同面向的要求。
以銀行、電子設備跟零組件、食品跟日用品零售行業為例,三者都需要做 ESG,但公司治理中的「創新管理」(Innovation Management)更特別對應到電子設備跟零組件產業,這塊產業可能需要研發更多的新產品,因此策略計劃部門特別需要研發、法務人員的協助,包括在智慧財產權方面的配合等。
如果是銀行業,可能更強調永續金融或金融的包容性,像是往普惠金融的方向發展;食品跟日用品零售業則更專注包材管理,像是強調減少塑膠廢棄物、探索能替代塑膠的新材質等。不同產業關注的面向有所不同,需要的人才也不一樣。
找外部顧問一定更好?李宜樺:企業找人才外援,仍要以自身需求為主要考量
既然不同產業需要的人才不一樣,那比起從外部獵才,往內部培訓、拔擢既有員工,會是建立 ESG 團隊的更好做法嗎?李宜樺認為,這仍要回到企業的 ESG 需求考量。
執行淨零減碳有很多不同的階段,首要任務,就是了解企業目前的碳排放狀況,先做溫室氣體盤查。以製造業為例,因為原來工廠的同仁就已經在做類似或相關的事,且多數都是機電、機械、理工、環安衛等背景,所以內部人才扮演了相對重要的角色。這種情況下,外部顧問單位能幫到的比重就相對低。
相較之下,服務業做溫室氣體盤查,可能就比較需要外部輔助。因為營業型態的關係,多數同仁可能都是財務會計、行銷或管理背景的人,做溫室氣體盤查的教育訓練與現場實務導入,會更需要外部顧問單位協助。
ESG 不是單一部門的事!各部門、各層級都有共同意識,才能做出重要貢獻
此外,ESG 不是只有減碳跟淨零排放而已,更不是單一部門的任務。「不只是專責 ESG 相關業務的人才,公司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,每一個單位、每一個部門的人才,都能對公司的 ESG 做出貢獻。」
以財會人員為例,公司要求制定碳盤查完的減碳目標,可能每一年要減 3~5%,接下來就要去找尋減碳的行動方案,不同方案會需要不同的財務經費規畫。財會人員會把所有的財務相關因子納入考量,因此在決定最終減碳方案時,財會人員的參與將會帶來重要的貢獻。
李宜樺再舉近年被討論的併購議題為例,過去處理併購案時通常只關注併購標的的財務、法務或稅務狀況,如今會一併納入減碳與人權議題的評估。如果未能先估算被併購公司或潛在併購對象的碳排放狀況,將會衝擊企業未來的減碳目標。
ESG 人才的成功關鍵:高層的具體支持、完善獎酬制度,缺一不可
訪談最後,李宜樺提醒,要落實 ESG,最重要的步驟就是公司治理,企業必須要有藍圖願景、策略規畫,並制定行動方案;高層必須由上而下(topdown)、強力主導,將各個層面訂定清楚,這才是認真落實的態度。
「我們談 ESG,是希望讓世界更美好。但是 ESG 不只是溫度而已,要落實還需要有制度。所以不只要有溫度,更要有制度。」包括董事長、總經理與董事會在內,都須對 ESG 給予支持,不只是在內部會議宣示 ESG 很重要,更重要的是投入明確的資源、分配責任,並以合理的制度獎酬員工,讓全體同仁能具體感受對 ESG 的支持。
沒在 ESG 方面投入努力,企業可能面臨人才不足、資金短缺,甚至失去在國際供應鏈的一席之地。所以 ESG 是企業未來的生存力,也是長期競爭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