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集內容
(Tips:需要影片字幕的話,請打開播放器右下點擊「CC」)
這次要分享《逆思維:華頓商學院最具影響力的教授,突破人生盲點的全局思考》,作者是美國華頓商學院(Wharton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)教授亞當.格蘭特(Adam Grant),由平安文化出版。
英文書名叫作《Think Again》,再想一次的意思。作者要強調的是,不管你曾經保持的想法是成功的、正確的、開放的,但它都有一個可能性:看在不同立場的人眼中,它都有可能是偏誤的、狹隘的、保守的。
特別是在這個多變的世界裡,觀念沒有永遠定於一尊的道理,也沒有永遠不變的可能。所以隨時保有再想一次、重新思考的彈性與靈活,可以為我們拓展更多的可能性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各位《新書快讀》的讀者朋友好,我是《經理人月刊》的總編輯齊立文。《逆思維》的作者亞當.格蘭特,應該有很多讀者朋友對他蠻熟的。
華頓最年輕終身聘教授,多元發展,活躍於社群
他之前的書同樣也是由平安文化出版,一本叫作《給予》,一本叫作《反叛,改變世界的力量》,嚴格來講他還有出另外一本書,是跟前陣子離開臉書的財務長雪柔.桑德伯格(Sheryl Sandberg)合著的《擁抱B選項》,所以格蘭特其實在商業書的著作,還滿活躍的。
有時我們會用一個比較簡單的邏輯,去判斷一個人厲不厲害,格蘭特是哈佛大學(Harvard University)畢業的,在密西根拿到心理學碩博士的學位。但他比較特別也比較傑出的是,不到30歲就拿到華頓商學院終身職的教授。他其實很活潑,有錄podcast,在很多社群平台上都滿活躍的,不時在發表他的觀點。
《逆思維》3大部分
1.個人的重新思考:第一部分談你個人如何think again,尤其是你覺得本來的想法就是正確的,要怎麼可以改變。這個能力在社群時代會更需要,你會在臉書、IG上,看見跟你完全不一樣的想法,但有時你會覺得,別人相信的都是假的,我相信的才是真的。
現在在台灣社會,尤其我最近看到論文門事件,我更是這樣覺得。我們的社會進入一種,大家似乎已經可以接受「信者恆信, 不信者恆不信」,也把它視為一種常態。但是你仔細想、think again,這是健康的嗎?萬一這件事情是有是非的、有對錯的,我們還要維持信者恆信,不信者恆不信嗎?
這本書希望我們保持一個思想開放性的同時,我自己的讀書心得比較接近於,在這個大家常處於各說各話的時代,到底什麼是真相?什麼是真理?這本書在告訴我們保留一個可能性:別人可能是對的。
2.人際的重新思考:你總是會跟別人互動,要怎麼讓別人也可以think again?所以通常會比較是談判辯論的場合,或在組織裡溝通說服。
3.集體的重新思考:現在可能整個社會對於某一件事情,有不同的想法。例如,有人覺得氣候暖化是真的,有人覺得是假議題。這就比較屬於社會群體。
第一直覺謬誤啟示:50%機率把錯誤改對
大致上分成這3個層面,那我們如何提升自己,可以擁有再一次重新思考的可能性?我先講一個有趣的例子:如果你現在在考試,覺得有一題怪怪的,你會不會改答案?
我讀到這一段時,第一直覺就想,我常常有可能一改,就把對的改錯了,所以不要改。這本書一開始就跟你講,這是第一直覺謬誤。其實通常你改的話,會從錯的改成對的,為什麼會這樣呢?因為我會把某次將對的改成錯的經驗,太強烈地烙印在頭腦理,所以從今以後就會跟自己說,在想改時就是要忍住手癢,不要隨時想去改答案。
但他們根據很多實驗發現,在大部分的時候,只要你覺得那個地方有一點怪怪的,去改的話,有50%以上會從錯的改成對的,而把對的改成錯的,大概是2成左右。這是一個比較輕鬆的方式,用另一種角度來討論think again。
切勿陷入3種僵化思考模式,要像科學家一樣思考
人在遇到事情時,常常會陷入3種思考模式,讓我們不太容易改變想法。
1傳教士:面對你很相信的事情時,可能會陷入傳教士的模式。它有點像宗教,像是有人會大力宣揚:「我跟你說,健身真的很棒,你一定要天天去運動,你一定要吃這個吃那個,一定要少吃這個、少做那個。」像是在傳教一般。
2.檢察官:這種模式比較容易出現在,我們覺得別人是出錯的時候。你覺得別人是錯的,就會開始覺得說,他那樣講有漏洞、那樣講邏輯不通,我們會像檢察官一樣挑他的毛病。
3.政治家:當一個人有跟隨的群眾時,希望自己地位不要受影響,權威不要受到撼動,所以會很希望大家可以繼續追隨自己,就會想要用言語或行動,說服他的群眾。
你仔細想一想,現在社會上是不是有很多想法,尤其是陷入「信者恆信,不信者恆不信」的狀態就是這樣。我對於我的想法,像傳教士一般地捍衛,我對於別人的想法,就像檢察官一樣地去檢驗、質疑它。
假設我們以論文門事件來講,那個受質疑的人,是不是很像政治家的模式,他必須告訴他的追隨者自己是清白的、是正確的。通常我們就會發現,對立的雙方很難尋求共識,陷入「你信就信,不信就不信」的狀態。
以科學家思考模式,求證、驗證,重新思考
Adam Grant在這本書要講的是第四種模式,他不要你像傳教士,也不要你像檢察官、政治家,他希望你像科學家。因為科學思維是建立假設、會去做實驗,做實驗就有可能推翻假設。
有這個流程之後,你在做很多的事情會發現,實驗結果跟你講假設行不通,你就要接受它。比較精確地說,這本書是在跟你講,有時你就是陷入了傳教士、檢察官、政治人物的模式,他都會希望把你拉回到科學家的思考模式。
第一集比較概略地介紹這個概念,你要像一個科學家一樣思考,重新思考就是一種科學式的思考方式,可以讓我們找到比較不一樣 ,或多元意見的可能,因為我們都知道,沒有一件事會永遠正確,也沒有一件事情是絕對錯誤。
保留包容彈性的可能,不管是在工作、職場或日常生活的對話裡,我們都可以找到更多共識的空間,先分享到這邊,謝謝。